首页 > 穿越小说 > 诡三国 > 第3615章骤雨砺兵锋,长风破旧疆

第3615章骤雨砺兵锋,长风破旧疆(1/2)

目录

随着春天的临近结束,夏季也悄然到来。

是不是热情如火,斐潜不清楚,但是斐潜清楚夏季的雷暴雨真是说来就来。

这年头,可没有什么天气预报。

即便是后世那种很不靠谱的天气预报,在大汉当下都是窥探天机一般的存在。

大雨倾盆而下,天地一片苍茫。

斐潜穿着蓑衣,站在营地的高台上。

风雨吹拂着他的脸,雨点打在他的脸上,略有些疼痛。

北面的大河,南面的山川,东面的土塬,都在风雨之中朦胧起来。

斐潜的神情,肃然而平静。

雨点扑打在蓑衣上,演奏着白噪音。

自从北上并州,开拓北曲,收复平阳开始,斐潜自称是戎马半生,也无人可以否决这一点。长时间的军旅生活,使得斐潜身体在很多方面都有了一些问题。比如现在的这种天气,斐潜就会觉得肩膀有些酸痛,但是斐潜的腰背依旧笔直,气势从未因为酸胀痛苦,而减弱半分。

军队兵卒希望看见一个气势雄浑的统帅,军校士官希望看见一个睿智英敏的将军,斐潜也就自然必须做出这样的姿态来,

如今关中军政都归于斐潜一人之手,可在滚滚车轮之下,依旧时不时会有细碎的石头,蹦跳的蚂蚱,以及试图挡车的螳螂。

哪怕这个天下已经和斐潜后世所认知的三国越发的不同起来,但是斐潜对于要将大汉引向新的方向的决心,从未减弱过。

哪怕是有些人不能理解,也有一些人阳奉阴违,斐潜依旧觉得这是一件跨时代的事情,甚至可能会影响后续的封建王朝,使得华夏的进程发生改变。

这种改变,斐潜个人觉得,是有益于华夏的。

因为从上古而来,从夏商周开始,华夏就是外向的,开拓的,包容的,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武力是无法避免的必要前提,但是从结果来看,这条路无疑是最为正确的。

如果或说华夏一开始就选择小农体制,选择固步自封,那么就不可能有什么夏商周,而是在某个山头,亦或是某个谷底,被彻底埋葬。

人类是短生种,有着各种先天上的不足。

为了获得能够相互协作的智力,人类在器官上,功能上,肌肉上,骨骼上,以及许多方面都做了退化处理。

眼睛的虹膜,退化了。

夜视的细胞,退化了。

坚硬骨骼,退化了,消化功能,退化了,肝脏解毒能力,也退化了,至于什么外表的皮毛,对抗恶劣环境的体力等等,都退化了。

为了就是腾出更多的点数,点在了智力上,才有了分工协作的基础,才有了人类社会的建立。

就像是斐潜眼前的这一支军队。

如果让斐潜一个人来做,处理所有的事情,那是不可想象的。

但是在这几天里面,斐潜频繁的发出指令,却不会让斐潜忙于各项琐碎的事务,使得斐潜还可以有空闲站在望楼上观风雨,这就是分工协作。

经过之前在关中讲武堂的演练,如今军队当中的汉人和羌人之间,明显会更融洽一些。

或许只是斐潜的错觉,或许也是当下的实情。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华夏要尽量的外卷,而不是内卷。

就像是原本可以打野爆金币,所以不管是汉人还是羌人,都专注于对外爆金币,谁爆得多谁就有本事,结果忽然发现野外的金币都爆完了,然后剩下身边的家伙,怀里有金币了……

内卷,是导致内部矛盾激化的催化剂。

所以有可能的话,还是尽量的引导华夏往外走。

至少世界这么大,足够华夏走个几百年去看看了……

不过要用什么政治体制走出去,他还要好好想想。

……

……

孟津小平津的战斗很顺利,但是在黑石关的争夺却很激烈。

曹军没有什么像样子的战船,所以对于孟津小平津,更多的是缩在了河内沿线一带进行防御。但是黑石关却不太一样。

洛水之东有黑石山,故而有黑石关。

黑石关之东,就是巩县,而巩县再往东,就是汜水关。

这是曹军布置的三道防线的第一条。

在黑石关的厮杀,从临近中午开始,现如今已经持续了三个时辰了。

天色已经黑下去,然而燃烧的火焰却像是要将黑石关点燃一般,映照得鲜血特别红艳,抵御着黑夜的降临。

血线蔓延,靠近黑石关的洛河水,都被染成了红色,和跳跃的火焰交相辉映。

空中的箭矢,弩矢,夹杂着石弹,不时划过。

地上的活人,死人,残缺的尸体,血肉横飞。

有受伤的兵卒,摇摇晃晃的从血泊当中站起,似乎在抗拒着死亡的降临。而在他的身边,双方的兵卒都在尽力搏杀,却没有人有空闲去多看那摇晃着的受伤兵卒一眼。

站在前线指挥的军校指着那受伤的兵卒,大叫着让人将他扯下来,但是没等后方的兵卒上去,那受伤的兵卒便是又一次倒下,再也没能爬起来。

姜冏的脸色就和他名字一样的难看。

朱灵也是皱着眉头看着天空。

阴沉的乌云翻滚着,使得天色黑得更快。

火把在风中颤抖,旌旗上下翻卷。

『快下雨了……』

嘈杂的声音围绕着周围,使得朱灵说话的声音,更像是在自言自语。

姜冏目光死死的盯着整个的战场,偶尔发出一道命令,派出预备队,或是作出军阵的调动,应对上战场的变化。

双方因为地形的限制,正面投放的兵力大概都是两三千人左右。

再放大人数,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主要是调配的难度。

指令的发出,以及接收到执行,都是需要一定的时间,而这边慢一点,那边缓一些,也就使得在战场上,谁能做到更加精细的安排,谁就能发挥出兵卒力量的最大效用,而不是让兵卒的体力耐力等消耗在无意义的事上。

在这一方面来说,双方都做得不错。

朱灵和姜冏双核心驱动,效率更高一些,而曹军主要是依托地形优势,就近便利,也就抵消了一部分骠骑军的优势。

三四个时辰的搏杀,让双方交战的部队都是疲惫不堪。

现在对于姜冏和朱灵来说,就面临着选择。

一个是将前线的部队撤下来休整,让后续的部队继续进攻。

第二个方案就是将后备的力量填充进去,以更为挤压,更为密集的方式,不顾伤亡强攻。

另外还有一个选择,就是暂时退兵,就当做今天的进攻是试探性的火力侦察。

三个选择,各有利弊。

就在姜冏和朱灵还在考虑,斟酌利弊的时候,上天帮他们做出了决定。

豆大的雨,开始砸落下来。

朱灵叹了口气,伸出手接了几滴雨,『撤吧。』

姜冏点了点头,『传令,鸣金!』

双方的兵卒渐渐地脱离战斗,平静重新降临此地,但是谁都清楚,在下一次战斗爆发的时候,会有更多的鲜血和死亡。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