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留发易服(2/2)
百万人听起来很多,可打散了在大明各地分别安置,这就不难了。就如一滴水汇入大海,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而且在安置这些人的同时,当地的官府和锦衣卫也会对其进行监视,严格限制这些人在当地的自由流动,并且强行要求他们的子女后代不得同族通婚,必须同明人通婚后分家出去。
这样一来,等到几十年后,老一辈的女真人渐渐老去和死去,几代人多次拆散迁移,他们的后人就和普通的明人就没有任何区别了。这些人会真正融入了汉民族之中,这样的做法也可以说是促进民族大融合吧?可谓功德无量。
对于投靠建奴的辽东汉人,朱慎锥会网开一面,毕竟这些汉人大多数并非自愿投靠,更不是自己成为对方的奴隶的。这些人大多只是普通人,为了活命罢了,而且他们的这种情况说白了是因为之前大明的缘故,大明在辽东战场上接连战败,导致百姓被建奴所掠走,从而造成了这个情况。
所以朱慎锥对于这些汉人不会过于苛刻,不仅会恢复他们的自由,并且在辽东还会分给他们田地,让这些辽民重新回到大明的怀抱,成为大明的子民。
当然了,这不限于那些主动投靠,甚至卖主求荣的汉奸。比如那些攀附建奴,在建奴伪朝廷中担任官职的汉人朱慎锥就没这么客气了,这些人一个都不会留,等待他们的下场是残酷的刑罚和死亡。
其中不得不提一个人,那就是号称满清第一汉臣的范文程了。范文程当年可是深受皇太极的信任,就算是皇太极死后小皇帝登基,多尔衮成为摄政王后,范文程的地位依旧稳固。
这么多年来,范文程一直为建奴出谋划策,他身为明人,可所作所为却比建奴更甚,可以说范文程的手中沾满了同胞的鲜血,他依靠着出卖同胞,为虎作伥,这才把自己的顶子染红,走到了后来的高位。
原本朱慎锥是打算等辽东之战结束,明军俘虏范文程后让王晋武把这个人送来京师,亲眼看看这个范文程究竟是什么模样,再问问他为何要如此帮助建奴残害自己的同胞并针对自己的祖国的。可惜现在已做不到了,这个家伙在沈阳城破之日居然自绝了,也许他自己心里清楚,一旦他落到明军手中绝对没有好下场,与其受辱而死倒不如早早自行了断,而当王晋武的部队闯入范文程的府中时,这家伙穿着伪朝的官服把自己挂在了房梁上,就连他的家人子女也在自尽之前被他逐一亲手杀死。
范文程虽死,但宁完我、尚可喜等人却全被俘虏,这些人已下令押解至京,用不了多日就能送达京师。到时候等待他们的结局可想而知,而朱慎锥也会用大明律法来严惩这些汉奸,告知天下人做出卖祖宗当汉奸的下场。
至于被俘的满清勋贵和皇族们,自然也是跑不了的,这些人也都会逐一押解至京等待审判。但对这些人,朱慎锥不会全部杀了,杀光他们并不难,可留着更有作用,毕竟接下来还要稳定辽东,并对这些女真人进行同化政策,在这个情况下留下一部分人还是很有作用的。
而且除杀掉那些罪大恶极的人之外,还有大部分的妇孺,总不能把她们也全杀掉吧?另外对于豪格的处置,既然之前已有承诺,朱慎锥也不打算毁约,堂堂大明帝国可做不出这样不要脸的事来,但怎么安排豪格,朱慎锥还需仔细考虑一下,反正时间还充裕,等豪格到了京师再说也不迟。
几日后,内阁同皇帝商讨完成对辽东的一系列政策,并开始着手实施。
首先大明在原本一十三省的基础上新设了辽东省,并恢复了奴儿干都司的建制,同时鉴于目前朝鲜特殊情况,由孙传庭担任总督,李信调任辽东巡抚兼布政使。同时卢象升调任山东接替李信职务,此外蓟州总兵高杰调任辽东省为新的辽东总兵。
此外对于辽东当地对建奴残余力量继续进行围剿,以确保辽东不再有建奴为患。吴三桂的关宁铁骑和辽军一部继续追寻多尔衮和伪清太后、小皇帝的下落,同时令索伦部配合向北扫荡,以巩固大明在这片地区的统治。
至于辽东女真人的迁移包括原本辽民的安置和从大明内地移民辽东的一系列政策也有了定论,接下来会逐一推行。另外对此战的有功之臣,朝廷也给出了相应当赏赐,由于此战事关重大,更获得了大胜,一举解决了辽东和建奴问题,朝廷这一次赏赐的力度可是不小,主帅王晋武由一等侯晋二等公世袭罔替,副帅孙传庭和李信加官三师,另外各军将领或升爵,或升官,其中光是侯爵就给出了三个,伯爵六人,至于子爵男爵就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