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老贾,我真没有交错你这个朋友(1/2)
“小婿是觉得,冀州迟早会出内乱,”许泽喝了一盏,语气轻快的说道,“如此一来,冀州、幽州、并州治理还需数年方可平稳。”
“想要壮大更是很难,而一旦壮大富强、局势稳固,又总会有人站出来中饱私囊,引起攻讦,袁绍在这一布局之中唯一能够亏中取栗的,就是更为紧密的连通外族。”
“可他们也不可能进入到中原腹地来。”
许泽这话引起了不少文武轻蔑的笑意。
外族不是没有努力过,这些年以为大汉危乱,诸侯相攻,所以暗中不知多少次想要跨过边塞劫掠。
进来之后发现连聚众贼寇都抢不过,还要被追着打。
南匈奴于夫罗这一支就是典型,在冀、兖两地被袁绍曹操来回抽陀螺,最后上千匹瘦马还归了曹操。
所以他们只能为帮手,并不算太大的威胁。
“而我们则可重内政、兴民生,布兵边境,收取长安,”许泽说出了一个让众人都必须要深思的话:“如果说,钟廷尉还不能做决定去往长安持节督关中诸侯,那就不用去了。”
“靠这数年,收取河内、弘农,开道途至长安,他若是不去我们就直接布兵于此。”
“待一年之后,能够在函谷、雒水建造坚固的防线后——”
许泽说到这语气一顿,众人皆是投来了关切的目光。
话已至此,许泽定是有什么新奇的策略。
“钟廷尉肯定就坐不住了,自己会主动想去取此功绩。”
“啧。”
“我以为你要说什么呢!”
“你前面这番话,我都以为你有计策收取弘农、扶风、河东三郡了。”
曹操也白了许泽一眼,闹了半天,只能让钟繇主动提出去长安镇守。
“没办法,向西是有点难……”
不得不承认关外乱局,需要徐徐图之,钟繇若是肯去长安,则弘农、河东自然会归顺许都,若是不肯去,这两地之家族都会不奉朝令。
而扶风本身大儒家族发迹于此地,家族林立、私兵集结,这些年西凉贼兵多次东出劫掠,仍旧不能挖动其根基。
而且这三郡不是一般的大,到处都是山林,道路只有一条直通的主道,历史久远,其余道路脉络复杂,易于藏军,保不齐哪个光秃秃的山后面就会钻出来上千骑兵劫掠粮队。
想要以兵马镇压西面,现在还不太可能,毕竟有袁绍这个威胁还在许都北面。
文武一番商议之后,也觉得许泽所言不错,袁谭肯定没有战死,这是在场谋臣的共识,袁绍舍不得让自己的长子去先登。
不过是冒名取此功绩,再以死人身份在塞外活跃,日后随袁氏族人治理幽州时可里应外合提供便利,让数条商道更加繁盛,得到的资源也就更多。
这是袁绍在逆境之中想出的最为妙绝的策略,不光可以让袁氏免除天子问责、士族唾骂,还更易于掌控乌桓。
实在是高招。
宴席散去,曹操被几名婢女扶去了邹夫人的偏院。
其余文武逐渐散去,许泽和郭嘉、贾诩一同走在许都内城的青石路上,有几分懒意,亦可就方才的话题继续闲谈。
但聊着聊着,郭嘉忽然面色郑重起来,对许泽说道:“子泓,有件事,我必须要告知你。”
许泽眉头一挑,满不在意的笑着道:“说,你我之间何须藏着掖着。”
郭嘉道:“校事府近一段时日的消息里,有几个让我颇为在意。”
“曹洪、曹仁、夏侯惇三位将军的人,都曾私下谈论过你在琅琊的安定之策,以及庐江、卫氏、徐州糜氏、陈登等倾力相助之事迹。”
“甚至有人传言,青徐之地,一半姓鲍,一半姓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