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白龙鱼服(求双倍月票)(1/2)
第261章 白龙鱼服(求双倍月票)
刘娥平日里虽然临朝称制,但是王曾等大臣对她情绪还是极为复杂。
因为垂帘听政,本身就是对儒家传统伦理构成了挑战。
在“男尊女卑”的传统当中,女性掌握权力被视为严重的越权行为,甚至是被看作国家即将霍乱的征兆。
最重要的是,士大夫阶层难以接受“非母后”的女性在朝中掌权。
如今的官家根本就不是她的亲生儿子。
再加上她又喜欢穿龙袍,让朝中的这群大臣不得不防范刘娥想奔着武则天的路子去走。
官家再过完生日,就要十八岁了。
众人站在殿外,求见太后。
刘娥手里捏着笔,听闻宰相们连带着官家一同来见,有些奇怪。
不是刚议完事不久,莫不是有什么大事突然发生
“宣。”
刘娥放下手中的笔。
她刚起了一个题目,便是《约束文臣武僚子弟诏》。
刘娥是通过宋煊当街喝骂宗室子赵允迪不配姓赵得到的启示。
她一介女流执掌朝政,自是要削弱君权,壮大后党势力。
不仅如此,她还准备派人将大臣之间的关系网和裙带关系都打探清楚,展示在寝宫内,以防止有人任人唯亲,她却不知道。
刘娥派遣身边的宦官,在东京城打探了些许时日。
不光是宗室子弟,这些官员子弟在东京城的名声也不是很好。
作为皇太后是没法掌控皇城司的,能够依靠的也就是身边宦官以及外戚。
但是外戚又不给她争脸,只能靠着宦官帮她做事。
赵祯率先进来行礼。
几个宰相再加上主考官孙奭,刘娥心中就明白什么事了,定是此番省试出了结果。
孙奭率先说了此番通过省试的事,刘娥也明白,省试这套直接就能淘汰九成的学子。
待到殿试后,再淘汰三分之二的学子,剩下的佼佼者才是进士。
只不过今天天子突然提出要扩招的事,不超过五百。
其实操作空间也是挺大的。
四百多人是不超过五百。
可是二三百人依旧是!
刘娥接过宦官递过来的通过省试的名单。
她也想瞧瞧今年的省试是谁
毕竟上一次要为先皇守丧,殿试就没有准备。
今年还是头一次殿试呢!
其实刘娥内心也是极为期待的,她也想要后党不断的壮大实力。
“宋煊”
刘娥眉毛微微上扬。
她这几年可听了好几次,尤其是近期也听到了。
刘娥撇了一眼自己桌子上的草稿。
就是因为宋煊做出来的事,她才决定要搞一搞贪官污吏,以及各家嚣张跋扈的子弟。
免得大宋的名声全都被他们给败坏了!
然后刘娥就看见了名单内,宋煊门门都考了上等。
“嘶。”
纵然是上一次连中三元的宋庠,也不是门门都是上等,诗赋得了上等,其余便是中上。
刘娥抬眸瞥了一眼主考官孙奭。
她十分确信这个小老头不是个徇私枉法之人,天下也没有值得他这个教书育人一辈子的老头子去干科场舞弊之事。
“这宋煊当真考的如此之好”
听到太后询问,王曾这才把宋煊的试卷递了上去:
“回大娘娘的话,孙学士说此番省试,绝无能超过宋煊策论之人,若是此法真的可行,那悬在大宋东京城百万民众头上的利剑,自是会卸去。”
“哦”
刘娥对于王曾的话还是相信的。
只不过对王曾时不时的驳斥她想要赏赐自己的姻亲的事情,感到十分的恼火。
以前这份工作是曹利用干的,如今曹利用成了好好先生,大棒自是由王曾接了过来。
但王曾也是在合理范围内的拒绝,不至于让刘娥过于难堪。
此举在史学家们普遍认为,尽管在一些大事上寇准较强,但是在这方面上,还是王曾较为突出。
当然他与刘娥之间也是同病相怜。
王曾快五十岁了,依旧没有子嗣。
他有三任妻子,后两位全都是名相李沆的女儿。
刘娥从宦官手里接过来,仔细瞧了瞧宋煊的策论。
原来宋煊当真出了一个治理黄河的主意,还极为嚣张的驳斥了李垂的天真想法。
刘娥对宋煊如此大放厥词的用词,感到有些好笑。
在事情没有尘埃落定之前,他的说法与李垂又有什么分别呢
全都是纸上谈兵罢了。
刘娥瞧这种人如此神色:“你们都觉得他这法子可以”
“回大娘娘的话,我等细细看宋煊的文章,他的方法没有什么太大的错漏之处,只是此事还需从长计议,修缮黄河也不是一件小事,无论是从人员调动,还是朝廷拨款而言。”
宋煊已经说了等待一波流民,这在大宋实在是过于正常。
但是真的等到一波流民后,朝廷拿不出钱来修缮黄河,那可是大问题!
刘娥瞧着一向要与王曾辩驳几句的吕夷简也没有反驳,她心中就已然明白。
宋煊提出来的这个治理黄河的法子,当真有用。
至少要比李垂提出来的强上不知道几倍。
否则他们也不会如此郑重的一同过来,讨论此事。
“既然六哥儿与诸位相公都觉得此法可行,那老身也觉得今年省试,点宋煊为会元,没什么问题。”
刘娥随即把试卷放在桌子上,她一会还要在研究一下。
王曾等人更是没什么问题。
此事皇太后拍板,那便可以往下推行了。
倒是她对孙奭夸赞了几句。
先前众人听到你出的策论题目,觉得七千多人,至少得淘汰七千多人,谁会写治理黄河的法子啊
没成想真让你给捡到了。
孙奭自是不敢居功,而是感谢官家以及大娘娘对自己的信任放权。
刘娥想了想,又笑道:
“晏同叔在应天府这几年做的不错,不是调令已经给他发去了吗”
“如何今日还没到京师”
毕竟要进入中枢了,总该要来拜见她这位临朝称制的太后。
王曾替晏殊解释了一二。
有些政务需要时间处理,兴许此番省试结果出了之后,再派人催促他一二。
刘娥想了想,倒也明白晏殊的心思。
他在应天府把府学搞的有声有色的,再过上不久,应天府学子也就该金榜题名了。
刘娥又拿起那份名单来看。
原来通过省试的应天府学子还不少!
看样子晏殊做的还真挺不错的。
众人随即告退,不打扰大娘娘了。
曹利用听到属官说省试通过名单出来了。
他连忙跑到宰相办公房发现不在,又急匆匆的奔着皇太后这里赶来。
结果等到了之后,曹利用一个急刹车,发现他们全都出来了。
王曾与曹利用虽然不对付,但是曹利用当好好先生,又在军事上表现出独特的见解。
王曾也不像以前似的看不上曹利用,而是主动询问:
“曹侍中,是有事”
“嘿。”
曹利用不想让别人看出自己的心思,随即摆手道:
“听闻省试的名单出来,想要先瞧一眼。”
“倒是不巧了,名单在大娘娘那里。”
王曾倒是没瞒着,这种事还得让太后过目。
“哦,那便是不着急了。”
曹利用给赵祯行礼。
赵祯倒是也没瞒着曹利用,而是故意逗了逗他:
“曹侍中,此次会元,便是应天府的举子!”
“应天府的举子”
曹利用激动的心,颤抖的手。
应天府举子,稳了!
放眼整个应天府,谁能考得过自家好女婿
曹利用迫切的想要听到那个名字,但是嘴上却稳稳的道:
“官家可知其姓名”
赵祯双手背后,笑呵呵的道:
“我听闻此人长得面若冠玉,极为雄壮,不知姓名!”
官家的话一开口。
鲁道宗是知道内情的。
但是王曾、吕夷简等人皆是不清楚。
可是他们都想起来当初在东京街头怒斥宗室子赵允迪,你也配姓赵的那个人,便是如此描述的。
“哦”
曹利用心中狂喜。
他已经知道是谁了,但是还是表现的颇为迷茫:
“没印象,但是听着极为耳熟。”
赵祯瞧着曹利用装模作样的架势,嘴角勾起一抹笑意。
你女婿你能不清楚
赵祯笑了笑:“好叫曹侍中知晓,那位中了会元的举子便是。”
“应天府解元,宋煊,宋十二。”
“你去应天府处理窦臭案的时候,可是见过他”
“回官家,臣一下子就想起来了!”
曹利用忍不住放声大笑:
“十二哥儿嘛。”
“我早就知道他是个有本事的,未曾想到会如此有本事!”
曹利用听着官家都亲口承认了,他自是敢痛快大笑起来。
宋煊果然实力强横,说考第一便是第一!
曹利用美滋滋的缕须,待到自家女婿连中三元后,我让你们瞧瞧什么叫十里红妆!
王曾等人看了看赵祯。
此时他们并没有在意曹利用往自己脸上贴金的话,而是出声询问:
“敢问官家,前段时间当街怒斥你也配姓赵的,也是宋煊”
“不错。”
赵祯颇为得意的点头:
“是我让鲁参事莫要往外说的,免得影响宋十二考试。”
“好。”
王曾对宋煊倒是真的有了几分欣赏。
一个举子,尚无官职,就有如此心气。
他能写出此等文章来,太合理了!
“我大宋的未来越来越有希望了。”
吕夷简摸着胡须没有言语。
其实通过与堂弟的联系,他觉得自己已经有些了解宋煊了。
未曾想这小子总会在各种意想不到的方面,给你惊喜。
这件事他也是一点风声都没有听到。
看样子宋煊嘴巴严实的很,也没有特意往外说炫耀。
如此也可见他的人品,当真不赖。
吕夷简双手背后,并没有再起话头。
曹利用则是陷入狂喜当中。
旁人恭维自己的好女婿,那便是在恭维自己有如此好的眼光!
如何能够不得意
在猜中题目的时候,曹利用就觉得宋煊考中会元这件事稳了。
如今真正听到了结果,却是更加高兴。
曹利用也不知道咋回事,这么多年了,都没有今日痛快。
他突然想到连中三元!
自家好女婿,只差殿试的状元了。
曹利用轻轻松了口气,依照宋煊的自信,殿试上考策论他也没什么可担忧的
若是宋煊真的考中状元,达成连中三元的成就。
曹利用觉得自己得在街上横着走。
张知白拍了下巴掌:
“呦呵,宋十二当真中了会元,那我与孝先的赌约感觉要败了。”
曹利用连忙询问什么赌约。
他心中猜测莫不是没有买宋煊中会元的赌注
毕竟此番买宋煊中会元的赌注,可全都能挣钱。
张直白便说了王曾与吕夷简对赌,宋煊能否连中三元之事。
他与王曾都觉得不能。
吕夷简与张士逊觉得可以。
鲁道宗为裁判。
曹利用本来笑呵呵的脸上,听到这话,登时就转变了。
好你个王曾老王八蛋!
我先前不与你计较也就罢了。
未曾想你竟然如此咒我女婿考不中状元!
岂有此理。
我曹利用从今往后与你王曾势不两立!
你给老子等着!
如今的曹利用在“好好先生”形象的磨砺下,已经许久都没有发怒了。
“哎,不过是玩笑罢了。”
赵祯瞧见曹利用脸色变化。
旁人不知道他与宋煊的翁婿关系,自己还不清楚吗
“难不成王相公还真能因为一个小小的赌注,故意罢黜宋煊不成”
“那老夫第一个不同意。”
一直都在静静听着的孙奭开口笑道:
“况且王相公也不是那样之人。”
赵祯哈哈爽朗的笑了几声,点点头:
“既然孙夫子出如此难题,十二哥儿写的都如此不错,待到殿试的时候,朕绝不会搞个简单的出来。”
“陛下,三思啊。”孙奭连忙劝了一嘴。
毕竟殿试这种场合,除了主考官,最主要的还得是看皇帝的意思。
赵祯嘿嘿笑了两声,倒是没有再多说什么,而是让几位相公去忙吧。
孙奭有些忧心忡忡,但是王曾等人却是不以为意。
官家他在怎么出题,都不一定能难住别人的。
这帮从千军万马里卷出来的举子,总会是有变态存在的。
待到外面的人走了之后,刘娥差人把宋庠给叫过来。
宋庠极为恭敬的站在一旁。
刘娥先是问了他近期工作如何,有没有遇到困难之类的话。
宋庠一一作答,表示自己适应的很快之类的。
刘娥轻微颔首,随即询问道:
“你可认识宋煊”
“宋煊”
宋庠倒是未曾与他见过面。
但是他与弟弟宋祁来往的信件当中,没少提及这个远房亲戚。
听弟弟的意思,那小子是有点本事在身的。
“回大娘娘的话,我与他不认识。”
“哦”刘娥笑了笑:
“我还以为你们是亲戚关系呢。”
“回大娘娘的话,我等确实是远亲。”
宋庠依旧恭敬的回答:
“只是我兄弟二人在外求学,而宋十二也是独身在外,不时常与家族联系,故而上次返乡也没见到。”
“故而我们虽是亲戚关系,但是我真的没有见过他。”
“不过我弟弟宋祁被外派去应天府宋城为知县,他与宋煊相熟,倒是也与我说过此子,不似常人。”
“不似常人”
刘娥倒是来了兴趣,她并没有有关宋煊消息的来源渠道。
如今朝中“太后一党”虽然实力强横,但是大多数人都是奔着富贵来的,真让他们帮助刘娥干武则天的事,一个个没那个底气。
宋庠斟酌的说了一声:
“他比许多同龄人都要成熟,许是因为家庭的缘故,听闻其八岁就出来打拼了!”
“啊”
刘娥有些惊诧,宋煊竟然比自己还早出来讨生活。
因为刘娥自己个就是被祖父家的人,在十三岁要了几两聘礼,就半卖半送的嫁给了龚美。
随着宋庠的叙述,他也是从弟弟那里听来的,倒也不是很全面。
刘娥隐隐约约想起来。
当年窦臭案发生的时候,确实是查过宋煊的家庭,但是她当时的心思全都是如何稳定朝堂,让更多的人支持自己。
宋煊一介平民的消息,自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当时感动了一会,随即就抛之脑后。
“勒马镇三害之首,宋城及时雨。”
刘娥又摇了摇头。
好赌的爹,改嫁的娘。
过继出去的大哥。
继承他爹好赌优点的二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