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小说 > 将北伐进行到底 > 第九十三章 苏堤尽日风和雨

第九十三章 苏堤尽日风和雨(1/2)

目录

梁肃与张白鱼的计划很完美,可惜战争是混沌模型,并不会因为个人的意志而变化。

十二月九日,就在张白鱼已经蓄势待发的时候,一条消息的传来,让所有人都措手不及起来。

金军派遣了数百兵马占据了彭城以北的河堤,并且禁止任何人靠近大堤附近。

这立即引起了徐州本地豪强百姓的猜忌及恐慌。

且说,彭城左近的地势是北低南高,每次发大水也是从北部开始的。

也因此,黄河堤坝是以半包围结构,围住了彭城东西北三面。

近百年前,黄河自濮阳决口,奔腾南下。

正所谓:澶渊北流断绝,河道南徙,东汇于梁山张泽泺,分为二派,一合于南清河入于淮,一合于北清河入于海,凡灌郡县四十五,而濮、齐、郓、徐尤甚,坏田逾三十万顷。

洪水抵达彭城时,水深已达两丈八尺。

在此千钧一发之际,徐州知州挺身而出,临危不惧,身先士卒修筑这条大堤,保住了全城人的性命。

这名徐州知州,正是北宋名臣、大诗人苏轼。

这条堤坝直到明朝天启年间才被彻底冲毁,清康熙乾隆年间又被重新修建。

而这条堤坝,也就是后世的徐州苏堤。

回到眼前,苏堤能坚持几百年,并不是因为苏轼有点石成金之能,而是因为历代官员豪绅百姓出钱出力,维护苏堤。

毕竟洪水之下人人平等,不会因为你是豪门大户就放你一马,也不会因为你是平民百姓就心生怜悯,黄河母亲平等的殴打每一个人。

就算伪齐与金国再不做人,也拦不住士绅自发维护堤坝。

而正因为苏堤如此重要,所以当金军有了行动之后,立即就引起了徐州地方豪强以及百姓的连锁反应。

金军要干什么,还要多想吗?

难道还能去兴修水利,维护苏堤吗?

开什么玩笑?

虽然冬日的河水并不丰沛,但这毕竟是黄河,掘开之后会造成何等祸患,用脚后跟想想都令人不寒而栗。

在金军驻扎苏堤的第二日,就有当地耋老去知州衙门请愿。

郭安国没有尊老爱幼的习惯,直接将这些地方德高望重之人全都关押起来。

第三日,伴随着被强征的民夫登上堤坝,已经聚拢起来的程凤,赵白英等人站在彭城南端的石佛山上,遥遥眺望着戏马台金军大营,脸色阴沉难明。

“下邳的张总管已经送来了准信,最迟后日清晨,大军就会抵达彭城。”

“北边的辛将军与王将军也已经联名发来讯息,他们不会再管济州、单州,全军急速南下,在三日之内,就会全军抵达。”

“程大郎,你也知道周边地形,靖难大军已经尽力了。”

听着赵白英的言语,程凤站在寒风之中,拢手而立,不发一言。

另一边,家中做铁器生意的江明义却是愤恨出言:“我看就是刘大郎君没在眼前,这些军头各行其是,存了保存实力的心思。”

“老江住口!”李仲卿低声喝道:“这种话也是可以说的吗?”

一边的孟堂也点头说道:“你这般言语,让赵大郎如何做人?”

此间只有赵白英是彻底投身于靖难大军之中,其余几人虽然也算是跟刘淮打上了线,却终究不是稳固的上下级关系。

赵白英知道这是三人在出言挤兑,倒也没有恼怒,缓缓摇头说道:“彭城地势有多么险要,咱们都是徐州本地人,倒也不用遮掩。本来已经说好,金贼从彭城出去之后,再作厮杀的,现在两路大军为了救彭城,一齐赶来拼命,已经算是极为有良心了。”

程凤叹了口气,点头说道:“的确是这样,金贼实在是太阴毒了,走就走呗,竟然还想要将徐州毁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