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艰难的日子里(2/2)
村里长者、同龄人都与苏晓强各种交谈沟通,主题就是希望他能够早日走出阴霾,重新面对生活。
但苏晓强家的不幸如同阴云般笼罩,生活在苏大明死后变得更加残酷。苏大明虽然走了,却导致母亲锒铛入狱,瞬间将这个家推向了深渊。
没有了汪信英的勤俭持家,这个家仿佛失去了灵魂。
年迈的奶奶痛失丈夫和两个儿子,本已年迈的身体更是力不从心,每日里只能坐在门口,望着孙子忙碌的身影,嘴里抱怨自己是个老不死,连累了晓强兄妹,眼中满是心疼与无奈。
家里为数不多的余粮很快就吃完了,村民们的捐款也只是杯水车薪。
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将一日三餐缩减为两顿,从干粮变成了稀粥。
四岁的苏晓雪时常饿得嗷嗷叫,她的哭声在寂静的夜晚显得格外刺耳,伴随着奶奶无尽的咳嗽声,构成了这个家最沉重的背景音。
十二岁的苏晓强,本应是无忧无虑、享受童年的年纪,却不得不扛起家里的重担。一有时间,就扛起锄头、砍刀,把小小的身影隐入大山及农田;每天放学后,直奔村里的各个角落,翻找垃圾桶里的瓶瓶罐罐、纸板、金属。
然而,农村的条件远不及城里,收获总是有限。有时候,他忙碌到天黑,也捡不到几个瓶子。
售卖这些废品还得等收破烂的上门,否则,从村庄到镇里至少需要走三个半小时的路程。这对于一个十二岁的孩子来说,无疑是沉重的负担。
家里每个月的电费不过两块,因为整个家里只用一盏五瓦的节能灯,这是为了小强写作业才没有被拆的。其余的一切电器,或不曾拥有,或已经被停用、变卖。
为了做饭和让奶奶烤火过冬,小强每天早上五点就要起床,趁着月光上山砍一背柴,背回家才去读书,因此迟到成了常态,罚站、面壁就是家常便饭,好在他的学习一直是全年级第一名,同村的张老师也时常帮他说情,惩罚也没有多过分。
尽管如此,苏晓强从未抱怨过一句。默默地承受着这一切,用瘦弱的肩膀扛起了整个家。
每当夜深人静时,他都会坐在昏黄的灯光下,凝视着窗外的星空,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迷茫与。或许,生活不会一直这样下去,所以他必须坚强起来,为了妹妹、为了奶奶、也为了自己。
在那个寒风凛冽的春节,雪花静静地飘落在村子的每一个角落,仿佛为这个悲伤的家庭披上一层薄薄的银纱。母亲的入狱像一颗巨石,重重砸在了一家人的心头,让原本温馨的小屋瞬间变得冰冷而寂静。
年夜饭,是胡社长送来的一小碗腊肉,加上奶奶搓的玉米面饭,
饭桌上,四岁的晓雪,一无所知,大口的对付着碗里的肥肉,嘴里还叽叽喳喳的说着过年的快乐:“奶,你听到没有,那是大炮仗,好不好听。”
奶奶和晓强微笑着回应着晓雪,却谁也说不出一个话题,听着院外传来村子里的炮仗声和烟花的绚烂。一个脑海里全是妈妈在铁窗里孤独,一个想着死去的丈夫、大儿子、三儿子和监狱里的二儿子。